“我是武登科,是中國民航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首屆航空運輸管理碩士國際班的學生,很開心與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一起來到天津,在中國民航大學讀書,感受中國文化,學習民航知識?!辩R頭前,來自越南的武登科說著流利的中文,站在學校停機坪上與老師、同學們交流著。談起在中國民航大學的學習、生活,小武同學總是帶著笑意。
首屆航空運輸管理碩士班于今年9月4日開班,招收18名留學生,武登科與其他17名留學生將在校進行為期2年~3年的理論與實踐學習。該項目是中航大首個單獨面向留學生開辦的全英文授課碩士項目,是為亞洲、非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加強民航運輸能力建設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持的重要舉措。
中航大黨委堅持發揮行業高校立足行業、立足高等教育的雙重優勢,在打造“留學中航大”品牌的過程中,搭建人才培養機制與平臺的“硬聯通”;在建設國際化核心師資隊伍中,實現講授民航專業知識與講好中國故事的“軟聯通”;在重點發揮行業高校育人作用中,做好人才與文化交流的“心聯通”。
以行業特色增值“一帶一路”人才培養機制 打造“留學中航大”品牌
學校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積極落實國家構建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的要求,推進“空中絲綢之路”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學校在機務、適航、空管和經管等民航專業特色領域的綜合優勢,著力聚焦打造“留學中航大”品牌。
學校于2018年、2019年先后新增通信工程和工商管理兩個全英文授課本科專業;2023年,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新開辦航空運輸管理專業碩士(全英文)項目,同時啟動民航通信導航本碩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留學生招生規模和生源國范圍不斷擴大,多年來培養了一批知華、友華的國際化高端應用型人才。如交通運輸專業2012屆蒙古國籍本科畢業生巴雅爾在蒙古國空管局從事管制員工作;航空自動化專業2014屆喀麥隆籍碩士畢業生魏杰畢業后,曾擔任中航國際駐喀麥隆副代表,負責中航工業新舟60、運-12等國產飛機在非洲的售后技術服務以及運營人員培訓等工作……
此外,學校還充分發揮在民航專業特色領域的綜合優勢,積極開展各類援外培訓。10年來,實施中國—東盟航空人員飛機運行性能培訓、發展中國家機場管制技術培訓、非洲法語國家航空管理培訓、馬里機務基礎培訓等多個精品培訓項目,其中中國—東盟航空人員飛機運行性能培訓被推選列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
服務“一帶一路”區域發展需求,建立“專業技術+學歷教育”的民航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自2017年成為ICAOTRAINAIRPLUS(國際民航組織升級版航空培訓計劃)正式會員以來,開展多期培訓,學員分別來自澳大利亞民航安全管理局、東非航空學院、韓國機場集團、沙特空中航行服務管理局等單位,促進標準化航空教育培訓課程建設。同時,中國民航大學還將ICAOSTP(國際民航組織標準培訓課程包)標準化課程資源融入本科機務相關專業教學,首批23名本科生完成實習項目替代,通過學習及考試獲得由ICAO和學校共同頒發的課程證書。2023年,學校取得ICAOTRAINAIRPLUS金制(正式)會員資質,航空教育培訓進入新階段。ICAO標準化課程資源與學校傳統學歷培養體系的有機融合,開創了國際化的“技術+學歷”全新培養模式,為探索民航專業技術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以加強內涵發展賦能品牌效應 建立核心國際化師資隊伍
國際化師資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與保障。2022年7月,學校啟動了首批行業領域國際化師資庫建設,著力打造一支與行業專家共同組成的專兼結合、應對未來民航國際化發展的高水平專業人才隊伍,系統地為譜寫交通強國建設民航新篇章提供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截至目前,已有30余名教師獲得國際民航組織航空升級培訓計劃(TPP)課程開發員培訓證書,10余名教師獲得國際民航組織航空升級培訓計劃(TPP)教員培訓證書。
2022年10月,學校舉行中國民航大學首屆國際化人才技能大賽決賽,21名參賽教師結合自身專業方向精心設計主題,通過流暢的英文演講分享自己對于民航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理解與感受、對涉外業務的思考與認識、對中國民航參與全球治理工作的思考和站在國際視角探索研究專業領域等內容。今年上半年,學校還與國際航協簽署合作協議,首批選拔6名教師赴國際航協進行為期兩年的實踐訪學,參與多個主要業務領域的運營與實踐。同時,鼓勵教師參加各種高水平國際會議,對接行業國際前沿。
在深化內涵的過程中,加強留學生授課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建設,在向留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以傳播中國文化為切入點,多視角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精神與塑造中國形象,向留學生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引導留學生全方位、立體化了解中國。來自也門的阿里表示,自己感受特別深刻的是,中國民航大學的教師不僅在民航專業領域的研究有很多成果,他們在平時的授課中也會講授一些中國知名教育家、科學家的故事,讓留學生學習到更多中國智慧。
同時,學校積極開展外專引智工作,“十四五”期間啟動了校內外籍專家項目,專項支持教師與國(境)外專家開展國際交流、科研合作項目預研和在地國際化課程建設等活動,成體系地在航空安全運行、適航管理、人為因素、機場、航空運輸經濟、無人機、復合材料等民航重要領域引進近60名外籍專家。依托相關項目,學校與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美國普渡大學、法國阿爾比礦業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世界知名院校和國際航空類組織、民航主管部門、航空制造業和航空公司開展科技創新合作,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推進,不斷提升科研國際合作水平,夯實創新型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基礎。
用文化之筆架設心之橋梁 在文化育人中講述動聽故事
文化交流是“留學中航大”品牌的重要環節,學校在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進程中,積極發揮文化的橋梁作用和引領作用。學校通過組織留學生參加國際民航文化展板設計大賽、中外城市國家文化雙語交流分享、“熱愛我求學的城市”“你好天津”短視頻大賽、國產商用飛機校園巡展、馬拉松比賽等一系列活動,讓留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民航行業文化、天津地方文化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促進他們在建設“空中絲綢之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學以及“一帶一路”的民航教育交流,講好中航大故事、中國故事等方面自覺、主動發揮紐帶與傳播作用。
喀麥隆籍留學生魏杰目前在赤道幾內亞擔任飛行員。魏杰表示,他非常懷念在中航大學習的7年時光。學校作為民航人才培養的搖籃,為他在民航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也讓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校期間老師們還給予了他很多參與科研項目的機會。他感慨道:“建議學弟學妹在校期間多參加漢語大賽等活動,這對于學習漢語、結交新朋友、更快地適應日常學習生活很有幫助?!?/p>
共建“一帶一路”走過了第一個蓬勃十年,“留學中航大”品牌也在這十年中展現出亮色。相信在逐步完善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機制下,下一個金色十年,這里將結出金色的“絲路”果實。(《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劉媛媛、黃婷袁樺)